1、雞免疫抑制病的危害
免疫抑制是最近兩年在肉雞臨床上常見的病理現象,肉雞出現免疫抑制時首先是采食量上明顯低于正常采食,生長發(fā)育受到了影響,雞群整齊度參差不齊,導致飼料轉化率升高,料比高。其次是免疫系統受到了破壞,胸腺、脾臟、法氏囊發(fā)育不好或萎縮,疫苗免疫效果不佳,抗體水平達不到要求水平,機體的屏障功能減弱或喪失,導致雞群并發(fā)或繼發(fā)多種疾病,嚴重時引起大批死亡;再次,發(fā)生免疫抑制傳染病時間接危害尤其嚴重,因為病原在免疫器官內大量增殖,造成法氏囊、胸腺或骨髓等組織萎縮,功能減退,機體對各種疫苗免疫應答減弱或喪失,造成一些疾病呈現非典型化,給診斷和治療造成很大的困惑,也使疫苗接種受到了嚴重的干擾,導致免疫失敗,給肉雞養(yǎng)殖造成嚴重損失。
近年來,養(yǎng)殖戶和獸醫(yī)普遍感到雞病越來越復雜,越來越治難治,藥費昂貴,免疫效果差或者防疫反而激起病的情況。多次使用抗菌素、抗病毒藥、消毒劑等藥物,效果很不理想。臨床上常見的腸毒綜合癥,大腸桿菌,支原體,溫和型流感白色念珠菌等兩種或多重以上的混合感染,使用藥物后,死亡稍減或癥狀減輕,一但藥物停下,馬上反彈或復發(fā),后期出現新城疫非典型發(fā)生,死淘率增加,當肉仔雞群發(fā)生多重感染時,無論口服、噴霧、肌注、補接疫苗,效果都不理想,從十四日齡做法氏囊苗或者二十一日齡新城疫疫苗后,出現采食量降低持續(xù)時間久,雞呼吸道和腸道病連綿不斷的情況。
據調查分析,這些現象主要是因為有免疫抑制病的存在,其中肉雞以腺胃炎,網狀組織內皮增生,傳染性貧血為代表。
2、免疫抑制雞群的表現
A、雞精神萎靡、虛弱、聚堆、行動遲緩、羽毛松亂,喙、肉髯、雞冠面部和可視粘膜蒼白,羽部有出血病狀灶生長發(fā)育不良,排白色糞便。
B、貧血、消瘦、肌肉以及內臟器官蒼白。肝臟、腎臟腫大并褪色,血液稀薄如水,凝血時間較長。
C、骨髓呈脂黃色或淡紅色,胸腺和法氏囊萎縮,脾臟呈三角形等免疫器官病變。
D、皮下出血,多見于翅部,病變部位常發(fā)生細菌感染,導致嚴重的皮炎。
E、腺胃炎,網狀組織內皮增生,非典型新城疫,真菌病等,久治不愈或反反復復。
3、雞免疫抑制病的中藥防治
本病癥的發(fā)生與脾、胃,腸,腎關系最為密切,腎為先天之本,主骨生髓,若先天不足,腎精虧損,則精髓不充,精血同源,精虧則血虧。脾虛則不能統血,故出現血虛、出血等癥候;脾主運化,飲食需經脾的運化才能生化氣血,若脾臟功能不好胃腸的消化不好,出現采食量低、過料等,所以表現為貧血氣血不足的情況。所以治療這類病是應該以中藥快奕增,調理脾胃腸及腎臟等免疫器官著手,配合迅速激活免疫系統免疫細胞的生物制劑肽奕能來綜 合防治。
(雋奕得:閆斌)